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夏县维修冰箱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夏县维修冰箱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曹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?
我是一个资深的历史爱好者,热衷于各种奇奇怪怪的历史故事。对于曹丕我可能不了解,但是关于曹丕的小秘密,我可知道。
曹操是非常喜欢曹丕的,这种喜欢是基于传承者的喜欢,对于曹植,是一种对于文***的喜欢,两者并不同。曹操合适的传位者只有曹丕,也只能是他。但曹操和曹丕两人并不和睦。
曹***后,曹丕并没有太伤心,而是立刻叫来了曹操的侍妾玩乐,对外则称病,连曹操的葬礼都不参加,曹丕的母亲知道了心疼孩子,就过来看看,发现曹丕正在房里鬼混,鬼混的女人正是当初曹操床上的那些,于是大怒,指着曹丕的鼻子骂他,说他的肉猪狗都不吃,然后甩袖而去。由此可见曹操和曹丕并不和睦。
其实,曹丕对于曹操是怨恨的,他玩乐曹操侍妾,也是基于一种报复心理,看这个反应,曹丕被曹操戴绿帽子的传闻很有可能是真的。
在这,我们不得不提一个女人,甄姬,他是三国著名的美女,袁绍的二儿媳妇,曹操酷爱***是大家都知道的,他打败袁绍以后,就立刻去找这个美女,想要收到帐下,没想到曹丕捷足先登,跪求曹操赐婚,曹操无奈答应。答应是答应了,但是曹操非常不甘心,于是经常借着探讨文章的借口和儿媳妇单独相处,然后你懂的。曹丕不是不知道,但是曹操毕竟是老大,自己是不敢违背的,甚至连个屁都不敢放,于是只能无奈接受。
被自己父亲戴绿帽子心里是非常难受的,所以才有曹***后的一幕,而曹***后曹丕对甄姬态度大表,找个理由就毒死了。
有人说这并不是真的,但是孔融因为嘲讽这件事而死,十有八九这件事确有其事。其实在那个时代,女人是没什么地位的,大部分时候都是可以父子传承的,但曹操不顾及曹丕尊严,还是深深的***了曹丕。
魏文帝曹丕,一个政治上坚强有力,生活中极富情趣的男人。
喜欢吃水果,就是曹丕日常生活的小情趣之一。
曹丕其实并不掩饰他对水果的喜爱,他在《夏日诗》中描绘了他在炎热的暑期宴请宾客的场景:“比坐高阁下,延宾作名倡。弦歌随风厉,吐羽含征商。嘉肴重叠来,珍果在一旁。”
在曹丕的宴席上,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之旁,必须摆放着不可缺少的佐餐水果。
水果在古代是奢侈品,小康以上生活水平的家庭才能经常吃得起水果。而且,现代我们常见常吃的水果有很多是从外国传来的,在三国时期,水果的种类与现在相比来说是非常有限的。
那么,在这些有限种类的水果中,曹丕最喜欢吃的是哪种呢?
蒲萄(葡萄)
曹丕生前并未编撰自己的诗文集。
直至明朝,学者张溥才将《艺文类聚》、《太平御览》等古籍汇编、引用曹丕的诗文编撰成二卷,名为《魏文帝集》,这是曹丕身后对其著作的首次全面整理编辑,意义重大,但漏辑、错辑的地方较多。清代学者严可均曾编辑规模浩大的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,其中有《魏文帝》五卷,严可均编辑的质量比张溥高,但只有文,没有诗。今人贵州师范学院教授易健贤,在古人基础上整理编辑《魏文帝集》(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),纠正了许多错误,并进行了题解和注译,是目前规模最全、质量最高的曹丕诗文集。
《魏文帝集》载《艺文类聚》等书曾引用曹丕的一段话:“中国珍果甚多,且复为蒲萄说。当其朱夏涉秋,尚有余暑,醉酒宿醒,掩露而食,甘而不䣺,脆而不酢,冷而不寒,味长汁多,除烦解渴;又酿以为酒,甘于曲檗,善醉而易醒。道之固已流涎咽唾,况亲食之邪!他方之果,宁有匹之者?”
《魏文帝集》还载有曹丕所写的一句佚文:“真定御梨,大若拳,甘若蜜,脆若菱,可以解烦释渴。”
真定即常山郡真定县(今河北省正定县),是赵云的老家,在汉魏时期是梨的产地。梨的种类很多,在全世界广泛分布,中国是亚洲梨属植物的原产地之一,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江苏都是传统的梨产地。曹丕将真定所产之梨称为“御梨”,表明曹魏在真定县设有***御用的果园。
曹丕说的真定御梨,个头像拳头一样大,可能是圆黄梨。圆黄梨像蜂蜜一样甜,像菱角一样脆,和葡萄一样具有解烦释渴的作用。曹丕对梨的赞美显然没有葡萄那么热烈,可能是因为在富有天下的曹丕看来,梨不如葡萄珍贵,国产不如进口,中国人至少在三国时期就有这个倾向了。但确定无疑的是,梨也是曹丕爱吃的水果之一。
东汉末年还有“孔融让梨”的著名故事,孔融的父亲孔宙曾经当过比二千石的泰山郡都尉,家庭条件较好,吃得起梨也很正常。孔融把大梨让给哥哥而得到赞扬,说明当时人还是把梨看得比较珍贵的。
龙眼、荔枝、枣
《魏文帝集》还载有一篇名为《与群臣诏》的佚文:“南方有龙眼荔枝,宁比西国蒲萄石蜜乎,酢且不如中国。今以荔枝赐将吏,噬之则知其味薄矣,凡枣味莫若安邑御枣也。”
作为一份下发给群臣的诏书,内容却大谈龙眼、荔枝和葡萄、枣哪个好吃,这是不是有点奇怪?为了证明荔枝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吃,曹丕还将荔枝分发给文武将吏,让大家都亲自体验一下。这是为什么呢?曹丕究竟在搞什么鬼?
我想事情大概是这样的:孙权对曹魏称臣后,进贡了一大批南方产的奇珍异宝,其中就有龙眼和荔枝。但是曹丕坚决抵制吴货,他特地下发一道诏书,告诫群臣,吴国的龙眼、荔枝,并不好吃,比起我们魏国的葡萄来差得远了,现在我把荔枝赏给你们,你们尝一下就知道荔枝是多么不好吃了。荔枝是吴国的支柱产业,但吴国经济体量小,人口少,消费能力差,吴国的荔枝80%以上是卖给魏国人的,只要我们魏国人一年不吃吴国的荔枝,吴国经济就算不崩溃也要倒退十年。作为泱泱大魏的领导干部,我们要带头做到不买吴货,不吃吴国荔枝,要知道,今天你买一斤荔枝来吃,换来的是明天吴国军队射向你和你家人的十支箭!
其实荔枝还是很好吃的,味道并不亚于葡萄。曹丕认为荔枝不好吃,除了个人好恶以外,还有一个可能更重要的原因:荔枝***摘后的保鲜期很短,常温下三五天就变色变味了,而按照三国时期的交通技术条件,荔枝从长江以南运到洛阳,一般需要三个月以上,不论怎么快马驿传,也总得要一两个月吧。这样折腾下来,荔枝送到曹丕手上,早就不新鲜了,当然也就不好吃了。
曹丕还认为,吴国产的枣也不如魏国的枣好吃,最好吃的枣是安邑县(今山西省夏县)的御枣。原来山西也有曹丕的御果园,曹丕到底是有多么爱吃水果!
橘
《魏文帝集》还载有曹丕的一句佚文:“饮食一物,南方有橘,酢正裂人牙,时有甜耳。”
因为就只有这一句话,没头没尾的,不知道曹丕到底想要表达什么。我猜大概橘子也是曹丕抵制吴货的牺牲品,他嫌弃产自吴国的橘子太酸,咬一口牙齿都要酸掉了,只是偶尔吃到几个甜的。但从“时有甜耳”这句话来看,曹丕其实还是经常吃橘子的,否则怎么能吃到偶尔出现的几个甜橘子呢?看来曹丕嘴里说不好吃,其实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嘛!
橘子原产于江南、华南地区,在三国时期是比较珍贵的。三国时有“陆绩怀橘”的故事,陆绩六岁时曾到九江拜见袁术,袁术以各种珍果款待他,在陆绩告辞拜别袁术时,三个橘子从怀里掉了出来,陆绩解释说橘子太好吃,想拿几个回家孝敬母亲,得到袁术赞扬。袁术是讲排场、爱面子的人,他拿来待客的东西,必是珍品。而陆绩怀藏橘子回家孝敬母亲,说明作为江东世家大族子弟的陆绩,家里也没有橘子,只能从袁术这里偷几个回去给家人吃,亦可见当时橘子之珍贵。
甜瓜、李子
《三国志•王粲传》注引《魏略》载有曹丕《与吴质书》,曹丕十分怀念与吴质“驰骛北场,旅食南馆,浮甘瓜于清泉,沈朱李于寒水”的日子,眼下“天气和暧,众果具繁”,但两人却分别天各一方(当时曹丕率军驻扎孟津,在河南,吴质为元城令,在河北,两地相距不算远,但无事不能擅离),不能相见,感慨万千。
我们由此可以看到,曹丕在和吴质游玩的时候,水果总是不可缺少的,也正是因为这样,曹丕才会在“天气和暧,众果具繁”的时节想念吴质。当时没有冰箱,他俩就把甜瓜和李子沉到冰冷的泉水里,让泉水的清凉渗入瓜果中,应该也是比较奢侈的吃法了。
芉蔗(甘蔗)
《三国志·文帝纪》注引曹丕《自叙》,记载了曹丕自述的一则轶事:“河南史阿,言昔与越游,具得其法,余从阿学之,精熟,常与平虏将军刘勋、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。宿闻展善有手臂,晓五兵,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,余与论剑良久,谓言:‘将军法非也。余顾尝好之,又得善术。’因求与余对。时酒酣耳热,方食芉蔗,便以为杖,下殿数交,三中其臂。左右大笑,展意不平,求更为之。余言吾法急属,难相中面,故齐臂耳。展言愿复一交。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,因伪深进,展果寻前,余却脚勦,正截其颡。坐中惊视。余还坐笑曰:‘昔阳庆使淳于意去其故方,更授以秘术,今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伎,更受要道也。’一坐尽欢。”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县维修冰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夏县维修冰箱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